新闻动态

NEWS

合作共建启新程 凝心聚力促发展 ——“一带一路”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成立大会暨顾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08日   |   浏览次数:313





       65日,“一带一路”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成立大会暨顾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南华园举行。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筹)院长黄荷凤院士、浙大四院和“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筹)党委书记徐键等“一带一路”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成员,“一带一路”医学教育发展中心顾问委员会主席罗建红、委员王维民、李鲁、杨立斌、陈智、常桐善、阎凤桥,以及特邀嘉宾浙大四院院长王凯、原浙大四院党委书记张新跃等近20人参加会议。本次会议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同步进行,共同研讨国际医学院如何办学等相关话题。会议由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筹)副院长陈伟英主持

       黄荷凤院士热情洋溢的致辞拉开了本次大会的序幕。她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见证“一带一路”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成立的领导和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和感谢。她指出,国际医学院的定位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并具有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特色的高等医学教育机构,通过与浙江大学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三院一体”的共同建设,致力于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一流医学科学家和健康行业领导者,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高质量的医学教育服务。她希望,“一带一路”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的建立为国际医学院的办学模式、发展方针、专业设置、软硬件配置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在现有医学教育基础上,推动教学改革和质量评估,促进国际医学院教育创新发展。

       徐键书记从基本概况、医疗服务、人才引进、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国际合作等方面介绍了“三院一体”建设工作情况。近年来,从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国考”中最年轻的“A+等级医院,到三甲综合医院,浙大四院开启高水平、高速度、高质量的发展征程,他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三院一体管理和医院办医学院模式,积极推动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高效配置,打破传统基础医学学科体系,发展符合未来发展的医学+新交叉学科,超常规加大力度引进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形成研究团队规模优势,开展高水平的临床技术培养和国际科研合作,努力建成国家级临床医学与研究平台,建成高效的产、学、研合作与孵化基地,推动服务能力、医疗质量、学科建设和医院管理等各个方面快速实现省内前列目标,打造国际医学教育新范式。

 陈伟英副院长在会上汇报了“一带一路”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和国际医学院医学教育情况。她简要介绍了“一带一路”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的组织架构、职责和工作机制。根据规划,中心的主要职能在于为国际医学院办学、医学教育的政策及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组织策划各类教学成果奖的申报;推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系统性设计;建设医学教育国际交流与信息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医学教育前沿研究;实施医学教育质量评价与认证。她基于前期国内外调研情况,分析了目前的办学条件,对未来教学组织架构、师资组建工作、课程设置标准提出构想,希望探索医学教育新模式,扩大优势,克服困难,对标国际,办出特色。同时借此机会,共同商讨克服异地办学的困难,有效激励临床医生、充分发挥其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等问题,办出高质量的国际医学教育。

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院校研究与学术规划主任常桐善教授以“加州大学医学院及其运行模式”为主题进行了专题讲座。他通过具体数据对加州大学医学院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介绍,通过解说加州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生学位类别、招生要求、申请与评价过程以及毕业要求等方面,使参会人员对其博士生培养体系有了深入的认识。此外,他对医学办学机构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制定长远持续性的经费筹措计划,处理好教育公平的问题;二是保障教师在工资、学术发展、临床等方面得到应有的支持,提高教师在承担教学、科研、服务和临床任务的完成质量;三是高度重视招生工作,保障教育质量;四是保障学生充足的医院实习机会,提升其临床实习经验。

随后,所有参会人员就如何克服异地办学的困难、如何与浙江大学医学院形成错位发展以及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等相关话题进行深度的交流与探讨。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王维民教授表示医学教育本身尤其是本科教育需要制定非常周密详细的计划,保障MBBS项目培养质量,完善基础办学条件,充分利用浙大医学院现有教育资源。此外,他建议“一带一路”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的定位、目标和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明确。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阎凤桥教授分析了北京大学“南南学院”和光华管理学院国际教育项目等案例,他指出国际教育尤其是异地办学项目要发挥创新驱动作用,积极寻求海外合作伙伴,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建议在国际医学院内组建一支专门的队伍,针对战略、分工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对国际医学院的筹办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哈尔滨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杨立斌教授在留学生培养教育方面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优化招生工作,保障优质生源;二是进行趋同化培养,打造文化认同;三是开拓教学资源,充分考虑目前受疫情影响的临床实习等困难。北京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吴红斌副研究员指出应结合国家方针政策,进行系统性和针对性的研究,立足实际探索和改革临床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医学院未来可以在MBBS项目的标准、制度建设方面发挥引领作用。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在学科设置方面国际医学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形成错位互补。

接着,线下参会的专家们也各抒己见,给国际医学院的办学出谋划策。浙江大学医学院卫生政策与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原浙江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陈智教授建议紧密地依靠学校、医学院和附属医院的力量,吸取国际化教育方面的经验,以设置合理的专业为前提,重视生源的质量和数量。在教学模式、思路和教学方法方面,应打破传统,接轨国际,重视应用,创建更高质量育人新体系。

浙江树人学院校长李鲁教授对浙大四院目前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可,完整的医学教育体系已初具规模,他提出应进一步梳理国际医学院的发展定位,明确招生指标来源。以本科教育作为根基,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发挥义乌国际贸易枢纽区位优势,充分凸显国际医学院办学特色。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董雪兵教授对于“一带一路”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如何更好地为国际医学院办学、医学教育的政策及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方面发表看法,他认为,国际医学院的发展需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争取政策、资源和组织保障,确定“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合作国家,打造国际性科研转化平台或者联盟,促进成果共享。

张新跃书记提出对未来使命和价值的思考,如何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建立被国际接受、理解和认同的培养体系需要长远的努力。此外,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促进文化输出,加强国际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提升文化软实力。

国家卫健委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原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建红教授作总结讲话。首先,他从宏观的层面分析国际医学院着力于发展留学生教育为主体的总体目标,符合国际人才培养需求标准的定位,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但针对国际留学生医学健康领域的人才培养需求和教育计划亟待研发和攻关。其次,“三院一体”的建设需要明确各主体的功能定位与关系,国际医学院教育教学部分的建设要循序渐进,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遵循国际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第三,建立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合作机制,不断优化社会服务布局,把创建一流医学院与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有机统一起来,影响义乌市区域发展产业规划提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最后,他着眼于教育计划的规划、建设和实施三个环节。以满足教育基本要求为前提,以高标准为引领,重视规划,以医学教育核心课程为目标的软硬件建设为切口,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化,从而支撑高水平教育计划的实施。

       在全体参会人员热烈的掌声中,徐键书记为“一带一路”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成员、顾问委员会成员颁发证书。医学教育是“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大专业”,“一带一路”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的成立对进一步推动国际医学院教育创新发展,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意义重大。站在中心成立的历史新起点,“三院一体”将共同打造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的高等医学教育机构,更好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高质量的医学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