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PUBLIC PLATFORM

我院生殖医学中心徐键教授团队揭示PRP双网络水凝胶促进子宫内膜再生新机制,破局宫腔粘连治疗难题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8日   |   浏览次数:10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的发生是由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减少无法再生,宫腔内被大量增生的纤维组织替代所导致。目前临床对重度宫腔粘连的治疗手段相当有限,无法有效促进子宫内膜再生。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富含多种高浓度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及细胞因子,因其取材创伤小、自体无免疫排斥反应及疾病传播风险的优点,近年来在促进子宫内膜再生中显示出潜在疗效。

  

子宫是一个中空开放的脏器,目前PRP治疗宫腔粘连普遍采用宫腔灌注,液态PRP灌注后有效成分难以长时间附着在子宫内膜表面,不利于受损子宫内膜修复;此外PRP中不稳定的纤维蛋白基质极易快速降解,导致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短时间内快速释放,限制了其临床疗效的稳定发挥。

  


  

团队从临床安全性和易于转化的角度出发,制备了一种自体PRP双网络水凝胶,有效促进宫腔粘连人子宫内膜上皮再生。

  

  

成果发表于

《Acta Biomaterialia》

  

该研究论文“Autologous platelet-rich plasma dual-network hydrogel promotes human endometrial regeneration”于2025年8月23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材料科学期刊《Acta Biomaterialia》上。

  

浙江大学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浙大四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徐键教授为论文责任通讯作者,浙大四院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陈晓为本文第一作者。

  

  

▫表征分析:PRP双网络水凝胶的稳定性强、不溶胀特性确保其在体内环境中保持结构完整,有利于细胞附着和生长。

  

▫类器官实验:PRP双网络水凝胶显著促进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类器官增殖和干性。

  

▫临床研究:PRP双网络水凝胶显著促进IUA人子宫内膜上皮再生,且有望改善对宫腔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疗效欠佳的IUA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

  

▫单细胞测序及类器官验证:PRP双网络水凝胶可能是通过Wnt信号通路增强子宫内膜干性,进而促进IUA人子宫内膜上皮再生。

  

  

团队介绍


  


浙大四院生殖医学中心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荷凤担任首席顾问,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徐键教授担任中心主任,是一个集医疗、科研与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平台。中心由生殖内分泌、生殖外科、生殖遗传、辅助生殖及科研中心构成,2025年入选国家教育部“细胞-微环境互作”与“生殖医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2024年由中心牵头建设的“生育力保护与促进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正式获批。工程中心以生育力保护与促进为核心任务,通过医工信交叉融合与产学研协同转化,重点围绕卵巢与子宫生育力保护与促进的新技术体系构建、临床转化及推广应用开展系统性工作,旨在显著提升患者生育能力与生活质量,着力破解生殖健康领域的“卡脖子”难题,推动浙江省乃至全国生殖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团队科研成果丰硕,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及二等奖1项。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并在《Nature》《Nature Medicine》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通讯作者

  

徐键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浙江大学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

  • 生育力保护与促进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学术任职主要有:国际传统与现代生殖医学协会副主席,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专委会第一、二届副主委,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殖保健专委会副主委、生育力保存专委会副主委,妇幼健康研究会生殖内分泌专委会副主委,中华预防医学会生殖健康分会常委,并担任浙江省浙江省医学会、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学会、预防医学会等学会/协会多个分会主委、副主委、会长等职。研究方向为生育力保护与促进,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授权国际及国内专利1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妇幼科技一等奖等多个科技成果奖,并先后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浙江省“德医双馨奖”等荣誉称号。